为了指导学校和专家做好审核评估工作,对每个审核要素设计了若干引导性问题。审核要素所选择的引导性问题,一般围绕学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如何?如何改进?”五个方面展开。审核要素的引导性问题起示范性作用,不具有限定性,可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特色,选择不同的引导性问题。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1)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3)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什么?
(4)学校发展规划如何体现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5)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可度如何?
(6)学校在办学定位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1.2培养目标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要求?
(2)学校的每个专业是否都有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总目标相符合?
(3)教师和学生是否熟知培养目标,并清楚自己从事的活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
(4)学校是是否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培养目标?
(5)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是否有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他们是如何参与的?作用如何?
(6)学校在培养目标制定、评价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3培养标准
(1)学校确立了怎样的育人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2)学校是否制定了每一专业的毕业要求?依据是什么?
(3)学校制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学生与任课教师是否都明确这种对应关系?
(4)学校是否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与专业毕业要求间的关系如何?学生与任课教师是否都明确这种关系?
(5)学校是如何对培养标准进行评价的?培养标准的制定与评价是否有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作用如何?
(6)学校的培养标准及其制定(修订)、执行、评价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4教学中心地位
(1)学校领导每年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次数;
(2)学校领导每年听课次数。
引导性问题:
(1)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如何?有何政策与措施保障?
(2)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
(3)学校是如何确保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的?是否形成了重视本科教学的文化氛围?如何体现?
(4)学校教学中心地位是如何体现与保障的?
(5)学校是如何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的?
(6)学校在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1)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2)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3)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4)学校以及下属二级教学单位是否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
(5)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教育教学水平
(1)学校主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如何?
(2)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3)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效果如何?
(4)学校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5)教师能否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6)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3教学投入
(1)教师是否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
(2)教师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
(3)教师能否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4)教师能否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际效果如何?
(5)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6)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1)学校是否重视教师发展?如何体现?
(2)学校是否设臵了类似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专门机构,为教师教学提供咨询、服务与帮助?
(3)学校是如何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的?
(4)学校是如何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的?
(5)学校是否明确了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实施效果如何?
(6)学校是如何改革薪酬分配办法?分配政策是如何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
(7)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1)学校是如何重视教学经费投入的?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
(3)学校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4)学校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是否将新增经费的50%以上用于实践教学?
(5)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 果如何?
(6)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2教学设施
(1)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能否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场地、仪器设备以及管理模式可否满足学生进行主动实践的需要?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如何?
(2)学校是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条件与资源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3)学校的课堂教学设施是否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能否适应课堂教学改革要求?
(4)学校的辅助教学设施能否保障服务于教学,优先用于教学,方便师生使用?体育场馆、图书馆、校园网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5)学校辅助教学设施的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6)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3课程资源
(1)学校是否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
(2)学校是如何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学校课程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优秀课程?
(3)学校是如何加强教材建设的?是否建成了一批优秀教材?教材选用程序是什么?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4)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5)学校是如何将学科与科研资源及时有效地转换为优质教学资源的?有什么政策与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如何?
(6)学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4专业设置与调整
(1)学校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
(2)学校对专业设臵是否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如何?
(3)学校专业结构是否合理?专业设臵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4)学校是如何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
(5)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6)新建专业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教学资源配臵是否合理?发展态势如何?
(7)学校在专业设臵与调整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
4.培养过程
4.1培养方案
(1)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如何处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的?
(3)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否有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他们是如何参与的?
(4)学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是否都能得到落实?
(5)学校是否建立了培养方案的监督执行和评审制度?该制度的执行 情况如何?
(6)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如何?如何评价?
(7)学校的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评审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2第二课堂
(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2)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
(3)学校第二课堂建设效果如何?
(4)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及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3实践教学
(1)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建设效果如何?
(2)学校是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3)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如何?
(4)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5)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的?
(6)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的?
(7)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4教学改革
(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学校是如何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效果如何?
(3)学校是如何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的?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4)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5)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6)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管理改革的?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7)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5.学生发展
5.1生源数量与质量
(1)学校总体生源数量、质量和结构情况如何?
(2)学校各专业生源数量、质量和结构情况如何?
(3)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4)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如何?
(5)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是否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
(6)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该体系的运行情况如何?学校如何保障这种体系运行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生学业指导、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指导与帮扶工作?效果如何?
(3)学校教师如何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学校如 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
(4)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臵)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5)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2)学校是否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诚实守信,考试违纪、抄袭作业等现象不断减少?
(3)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如何?
(4)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如何?
(5)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与专业培养要求相符合?
(6)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如何?
(7)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4毕业生就业与发展
(1)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
(3)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建功立业的?
(4)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6)学生的专业发展是否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如何评价?
(7)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质量保障
6.l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是什么?
(2)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 员落实?
(3)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何?是否进行定期评价?如何评价?
(4)学校是否具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并明确各组织机构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职责以及相互关系,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到位、顺畅高效地开展?
(5)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
(6)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2质量监控
(1)学校是否规定了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过程,并采取有效方式对全 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 状态?
(2)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是否定期开展课程评估、 专业评估和学校二级学院(系)的教学工作评估?
(3)学校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和已参加的外部专业评估的情况如何?
(4)学校是否形成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全员参与质量监控 的良好氛围?
(5)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3质量信息
(1)学校质量信息统计与分析的内容、途径及方式是什么?
(2)学校是否建立了制度,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例如:生源质量、 在校学生学习状况、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等)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
(3)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与途径是什么? 是否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公开制度,执行情况如何?
(4)学校是否按教育部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符合教育 部的有关规定?
(5)学校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6)学校是否还用其他方式在不同层面与范围内发布人才培养质量信息?这些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如何?
(7)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 问题?如何改进?
6.4质量改进
(1)学校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机制是什么?
(2)学校是否针对教学质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将会导致质量问题和形成薄弱环节的根源, 防止产生质量问题、出现薄弱环节?
(3)学校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实施质量改进,并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 评价?
(4)学校教师是否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改进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5)学校是否针对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或近期外部教学评估(如专业认证、 专业评估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6)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